来源:环球网配资查询网站官网
2025年十一、中秋双节期间,理塘县高城镇德西一村的“马背慢游”成了该县旅游“顶流打卡地”。在交通银行的精准帮扶下,村民们正依托“马背慢游理塘”旅游项目,迎来生活与收入的“双提升”。
游客体验“马背慢游理塘”
“马背慢游理塘”旅游项目自2022年运营以来,凭借其独特的草原风光与藏族文化体验,迅速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项目。项目融合马背骑游、藏装体验、藏餐品尝、摄影写真等多种业态,不仅丰富了理塘旅游的内涵,更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。
2024年底,随着交通银行50万元资金的精准注入,德西一村的“马背慢游理塘”服务中心迎来全面升级。改造后的一楼游客服务中心面积达200平方米,接待能力提升3倍;二楼标准化办公区有效提升了基层服务效率;三楼新增的4间藏式精品民宿,年接待游客可达600人次。整体运营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得到显著提升。
曾经以马背骑游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项目,如今在金融“活水”的浇灌下,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,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“新引擎”。“服务中心升级后,游客更多了,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。”德西一村党支部书记洛绒邓珠表示,村民积极参与项目运营,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,更凝聚了发展合力。
游客体验“马背慢游理塘”
“2分钟就办好骑游手续,比去年快太多!”成都游客李女士举着凭证,对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连连点赞。周边藏式民宿更是“一房难求”,上海游客王先生为住上推窗见草原的房间,特意多留1天行程:“夜里躺在屋里听风声、看星空,这种高原浪漫在别处找不到!”
今年新增的“非遗+骑游”体验更让游客直呼过瘾:骑马路过唐卡工坊时,能驻足观看藏族手艺人勾勒矿物颜料;抵达东山顶终点,还能捧着牧民现熬的酥油茶。重庆游客张先生感慨:“这趟不只是看风景,更是把藏族文化实实在在装进了心里!”这种“非遗+场景”的创新模式,正成为理塘文旅的新亮点。
游客玩得尽兴,村民们笑得更甜。去年11月还在德西一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地搬木料打零工的洛泽仁,如今已是持证上岗的马术向导,说起收入难掩笑意。“这几天我带了好多批游客,挣了几百块,比以前打零工稳定多了!”
“马背慢游理塘”项目沿途摊位吸引众多游客驻足
像洛泽仁这样端上“旅游饭碗”的村民越来越多,服务中心里的“农牧民特产专柜”更成了“宝藏角”——牦牛肉干、手工金银首饰成了游客伴手礼首选,十一期间销量破万元。“游客就爱原生态的东西,我家牦牛肉干前两天就卖断货了,正赶紧让家人补做呢!”村民卓玛群章一边打包订单,一边笑得眉眼弯弯。
据工作人员统计,“双节”期间,“马背慢游理塘”旅游项目接待游客15000多人,较去年增长近2倍,带动周边营收破万元,沿线农牧民户均增收上百元,“金融+文旅”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格外亮眼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马背慢游理塘”旅游项目与理塘“哒野”赛马文化旅游季形成联动效应,将传统马术文化转化为旅游体验,延续了理塘“马术之乡”的文化基因。“项目正是‘政府引导、企业支持、群众参与’协同发展机制的生动实践,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交行合作,让草原上的马蹄声,持续奏响游客满意、村民增收的幸福曲。”高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文/图 郎仲霖 叶强平)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